●考古发现与研究
内蒙古翁牛特旗白庙子山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北斗七星岩画
吴甲才 (1)
●考古发现与研究
吉林省白山市老道洞遗址试掘报告 陈全家 王春雪 赵海龙 方启
张殿甲 (1)
【关键词】白山 老道洞 动物遗存 新石器时代
【内容提要】老道洞遗址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河口乡南郊的山腰上。2003年7月末,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会同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白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和试掘。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物,包括有石器(磨盘、石斧、亚腰形石锄、砍砸器、刮削器、石镞、网坠)、陶器、骨器和大量的动物遗存。其年代最早可至新旧石器时代交替之际,最晚为新时期时代。为探讨浑江流域史前文化的面貌与邻近地区的文化交流等诸多相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科学资料。
试析夏商西周文化和冀西北、京津塘地区北方青铜文化的关系
蒋刚 (5)
【关键词】夏商西周文化; 北方青铜文化; 文化因素
【内容提要】夏商西周文化对冀西北、京津塘地区北方青铜文化格局的变迁具有重要影响。夏文化与这个地区的北方青铜文化存在间接的联系;商文化向北的扩张与收缩极大地冲击了这个地区原有的文化格局;西周文化对这个地区的文化渗透最终使得这个地区纳入了中原青铜文化区。
辽东地区青铜时代石棺墓葬及相关问题研究
杨荣昌 (11)
【关键词】辽东地区 青铜时代 石棺墓葬 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从石棺墓葬的形制入手,根据墓葬本身的结构特点将石棺墓划分类型,并结合各类型墓葬中出土的随葬品组合特征,探讨了辽东地区青铜时代各类型石构墓葬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文化属性做进一步分析与研究。
目录
吉林安图县仲坪遗址发掘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图县文馆所 (13)
【关键词】仲坪遗址; 青铜时代; 渤海时期
【内容提要】2003~2004年对安图县仲坪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青铜时代和渤海时期两个时代的遗存。从青铜时代翁棺墓的结构及出土的石器、陶器的器形看,均与图们江流域青铜时代距今3000~2500年的同期遗迹、遗物形制一致,应属同一文化类型。发掘的11座渤海时期的土圹石椁墓的结构及出土的陶器、铜器、铁器的形制与渤海中期的同类遗迹、遗物相近,应为渤海中期左右的墓葬。
黑龙江省集贤县沙岗镇文物遗址调查简报
黄星坤 (23)
【关键词】集贤县沙岗镇 12处古文化遗址 同于滚兔岭文化
【内容提要】1996年4月,友谊县文物管理所在集贤县文化局和文管所的协助下,对集贤县沙岗镇辖区进行了文物遗址调查,发现古文化遗址12处,并复查了2处古代文化遗址。从获得的资料分析,这些遗址的年代和文化内涵应同于滚兔岭文化。
目录
论安岳三号墓的建筑渊源
张明皓 (24)
【关键词】安岳三号墓; 高句丽; 建筑渊源
【内容提要】本文从建筑的角度,对安岳三号墓的平面布局、建筑结构与建筑要素进行分析,认为该墓以东北地区的汉墓形式为主体,在墓葬内容上融合了诸多中原以及敦煌建筑文化的风格与要素,因此可以认为它是中国文化向东传播的一个重要实例,也可以认为它是早期丝绸之路向东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界标。
契丹陶器的编年
乔梁 (33)
【关键词】契丹 陶器 编年
【内容提要】辽代瓷器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对于契丹传统陶器的研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对契丹最具特色的传统陶器的排序与编年的研究,不仅了解了契丹陶器发展演变的脉络,同时辨识处远在建立辽王朝之前的契丹遗存,并确认了其同鲜卑遗存的一定联系。契丹陶器的演化表明在建立辽代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技术工艺的发展,传统陶器逐渐被釉陶或瓷器所替代,走向了衰落。
●考古发现与研究
● 考古发现与研究
辽宁朝阳隋唐时期砖构墓葬形制及演变
吕学明、吴炎亮 (32)
【关键词】朝阳; 隋唐; 砖构墓葬; 形制; 演变
【内容提要】朝阳曾是隋唐王朝统治东北地区的边陲重镇,经过多年的考古工作,在这里发现了大量隋唐时期的墓葬。这些墓葬以砖构墓为主,形制复杂多样,等级差别明显,并具有一定的演变规律。本文首先总结砖构墓葬的形制,然后以纪年墓葬为标尺分析其演变过程,最后将朝阳唐墓与中原唐墓进行了初步比较。
金代《通慧圆明大师塔铭》再证
方殿春 (44)
【关键词】金塔铭 辽广佑寺塔 金大清安寺 垂庆寺
【内容提要】《通慧圆明大师塔铭》是金世宗生母李氏故后,以佛教墓塔形式埋葬的一方重要石刻。通过考证,现辽阳白塔是辽代广佑寺塔,与诸说的李氏墓塔无涉。李氏的金大清安寺和垂庆寺当在辽阳故城之北。
吉林省集安市实验小学发掘地点考古发掘简报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集安市博物馆 (3)
吉林省镇赉县白沙滩旧石器遗址出土的石器和动物化石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镇赉县博物馆 (3)
黑龙江省肇源县大青山遗址调查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黑龙江大学博物馆 (40)
渤海上京城发现的童子骑鸟铜像 刘欣鑫 (52)
【内容提要】2008年6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集安市博物馆为了配合集安市城市建设,对集安市实验小学东侧小操场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地点位于国内城南部,距国内城南城墙约65米。此次发掘横跨建设占地区域布东西向平行分布的探沟2条,发掘面积34平方米,出土了少量高句丽时期瓦件和陶器残片等遗物。遗址出土的2件莲花纹瓦当与丸都山城出土的C型莲花纹瓦当形制相同,年代可能相近。
【内容摘要】:2005年,由于“引嫩入白”水利工程的兴建,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镇赉县文物管理所对镇赉白沙滩遗址局部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石制品一件和动物化石若干。本文对此次发掘出土的旧石器作出详细介绍,并对动物化石进行鉴定、测量和描述,为吉林省晚更新世旧石器文化、古生物、古气候、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北方辽金遗址出土定窑平底碟初探
刘淼 (45)
【关键词】定窑; 平底碟; 刻花; 印花
【内容提要】平底碟是晚期定窑瓷器中的一种非常常见的器型,也是最传统、最保守的一种器型,自北宋晚期以来直至金代,平底碟在各地不同时代的早晚均有发现,体现了一定的演变规律,这也为我们整体上探讨其发展演变提供了可能。对其进行探析,从中也可以体现同时期整个定窑器物演变上的某些线索。
黑龙江省明代考古学研究 张泰湘 尚咏黎 (53)
【关键词】高句丽时期; 遗物; 瓦当; 集安
【关键词】:镇赉白沙滩遗址;旧石器;动物化石
阿城金代贵族墓碑的发现和考证
王久宇、王锴 (50)
【关键词】金代墓碑; 完颜斡鲁; 立毁年代
【内容提要】2003年冬发现于阿城市大岭乡的金代贵族墓碑,经初步考证,墓碑主人是金初开国功臣完颜斡鲁。其立碑的时间应在金大定年间,确切的时间应不早于金大定十七年。
宁古塔银元宝 果莹 (58)
宁安市渤海镇出土的清代“多寿”纹陶器残片 陈璐 (54)
哈尔滨关道衙门出土的“滨江镇守使署”金属铭牌 陈璐 (60)
靺鞨文化遗存浅析 刘晓东 (6)
吉林省镇赉县乌兰吐北岗遗址发掘简报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镇赉县文物管理所 (7)
●民族史论
试析渤海大钦茂时期与唐、日之间的交往——兼论渤海朝唐聘日观的形成 张韬
(55)
【关键词】渤海于唐、日的交往; 大钦茂; 朝唐聘日
【内容提要】大钦茂是渤海国第三代王。其统治时期渤海国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并积极与唐王朝及周边国家的部族发展关系。本文试图对大钦茂时期渤海国与唐王朝及日本交往的史实进行分析,来探求渤海“朝唐聘日”观的形成。
●民族史论
渤海“振国”、“震国”名源考察
刘晓东 (61)
【关键词】“振国” “震国” 《谢不许北国居上表》 《渤海记》
【内容提要】“振国”的原始出处为新罗人崔致远的《谢不许北国居上表》;“震国”的原始出处为唐幽州人张建章的《渤海记》。“震国”之“震”当为渤海立国之初的原始用字。“振”、“震”古通,但国名用字不可用通假字,故取“震国”,而不取“振国”。乞乞仲象受武周所封的原始用字可能为“辰国公”,而非“震国公”。乞乞仲象东走辽东,武周以“辰国公”封之,乃取箕子东走辽东、周以辰国封之之故事,以示羁縻;大祚荣改“辰”为“震”,自立为“震国公”,则别有寓意。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内容摘要】:2009年6——9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乌兰吐北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房址7处,辽金时期灰沟1条,出土了陶器、骨器及石器等遗物。经比对,乌兰吐北岗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的下限年代与昂昂溪文化年代相当,上限年代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王寂所著行部志中辽金美术史料举隅
张帆 (63)
【关键词】《辽东行部志》; 《鸭江行部志》; 辽金美术史料; 王寂
【内容提要】金人王寂所著《辽东行部志》(1190年)和《鸭江行部志》(1191年)以其提供的生动详实的辽金时期辽东地区的文艺、史迹资料,应得到美术史界的重视。本文试列举两行部志中的有关史料,从美术史的角度略为整理分析。
辽金时期的黄龙府
赵永春 (69)
【关键词】辽 金 黄龙府
【内容提要】辽改渤海扶余府(今农安)为黄龙府以后,曾以其地为流放罪人的地方,后建为控制东北各族的军事重镇。岳飞所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黄龙府不是燕山(今北京),而是今吉林农安,当时,岳飞等宋人以为宋徽宗和宋钦宗等人被金人囚禁在黄龙府,因此,岳飞发出“黄龙痛饮”的誓言,就是要打到黄龙府,迎回宋徽宗和宋钦宗。辽金时期的黄龙府是中原通往东北的交通要道,是多民族聚居区,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内容提要】靺鞨罐是靺鞨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器物。本文通过对其整体形态特点的观察,将目前已发现的靺鞨罐分为13种基本形态,并根据遗存中的靺鞨罐主流种类,将靺鞨文化遗存进行分组研究。试图寻找各组遗存与靺鞨不同部族或不同时期的对照关系,分析文化遗存的分布与靺鞨民族发展进程的内在联系及靺鞨后期文化面貌趋同的状况下各遗存依然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乌兰吐北岗遗址;新石器时代;陶器;骨角器
论金代的紧榷制度
王德明 (69)
【关键词】紧榷制度; 金代; 经济制度
【内容提要】紧榷是金代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金代的紧榷商品包括盐、酒、曲、茶、醋、香、矾、丹、锡、铁等10种。针对这些商品,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以加强管理,同时,通过制定法律来严厉打击走私活动,以维护国家对专卖商品的垄断权。金代通过实行紧榷制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巩固了统治基础,对金代发展北方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谈金富轼对王莽朝记事的篡改
刘子敏 (77)
【关键词】金富轼 《王莽传》 高句丽 篡改
【内容提要】《汉书•王莽传》关于高句丽的一段记事,是研究高句丽早期、尤其高句丽同中原皇朝关系的历史弥足珍贵的可靠文献资料,《后汉书》及《三国志》也转录了这一记载。但是,金富轼撰写的《三国史记》,采用了彼时流传下来的极为不可靠的高句丽资料,并用“削足适履”的方法严重篡改了中国文献中关于王莽朝记事的正确记载,使本来清晰的历史变得模糊起来。但耿铁华先生近来发表文章对金富轼的“改写”倍加肯定,并罗列了一些不成理由的理由,借以否定中国史书中关于王莽朝记事的内容,因此本文顺便对耿先生的见解提出商榷意见。
【关键词】靺鞨罐; 分组; 部族; 差异
金代质子制度探析
董四礼、王金玲 (76)
【关键词】质子制度; 金代
【内容提要】金代质子制度早在建国之前就已出现;金建国后,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加强对各民族的控制和管辖,又大力推行了质子制度。有金一代,质子制度贯穿始终,成为金朝历史盛衰的见证。
金代《通鉴》学及其特点
吴凤霞 (83)
【关键词】《资治通鉴》 金代 《通鉴》学
【内容提要】自金灭北宋,《资治通鉴》传入金朝,出现了一些专治《通鉴》的学者,也产生了金代的《通鉴》学。金代《通鉴》学虽成果不丰,但也有其特点。从金代《通鉴》学发展的大致脉络看,它所体现的是对历史上先进的文化成果和文化政策的积极认同。汉人、女真人都有研习《通鉴》者,《通鉴》在金朝也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重视,成为更多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从学术发展角度看,金代《通鉴》学不尚虚谈,较为务实,更易于《通鉴》的普及。
吉林省集安市临江墓东侧青铜时代房址考古发掘报告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3)
●地方史志
论辽金军乐
白光 (80)
【关键词】辽代; 军乐; 阵容
【内容提要】本文较全面地归纳、分析了辽代军乐的形成和发展;对其军乐的阵容进行了对比和排列;并对军乐使用的器乐,查找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出土文物进行了分析,逐件论述。
●地方史志
铜器刻文——“泰州主簿记”诠释 郭珉
(88)
【关键词】城四家子古城 铜器刻文 泰州主簿记
【内容提要】将铜器刻文与史籍对照研究,从而对刻文作为新的解释。
渤海上京城建制研究 赵虹光 (16)
【内容摘要】:2003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对“临江墓”的清理过程中,在墓葬东侧,墓葬与祭台之间找寻墓域铺石的探沟内发现一座半地穴式房址,房内出土各类磨制石器、夹粗砂陶纺轮、陶钵等遗物58件,年代为青铜时期,其中石制品数量、种类较多,并具有一定特色。部分遗物的形制特点与同为鸭绿江流域的通化“万发拔子”遗址二、三期文化遗存的同类器物相似,部分遗物与朝鲜半岛青铜时代一些遗址内的出土遗物形制特点具有可比性,此次发掘为鸭绿江流域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的考古资料。
辽金元三代懿州治所考
姜念思 (85)
【关键词】懿州治所变迁; 辽金元; 塔营子古城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文献与考古资料,认为辽越国公主槊古公主以从嫁户所建的头下城懿州即今辽宁阜新塔营子古城。改为行政州以后,懿州下辖宁昌、顺安两县,顺安就是塔营子古城,宁昌即塔营子北10公里的平安地古城。辽代末年,将懿州治从顺安迁到了宁昌。金皇统三年(1143年)又将宁昌省入顺安,州治也迁回了顺安,此后至元代,没有变化,懿州州治一直在塔营子古城。
从山丹贸易的变迁看清代对东北地区统治的弱化 吴玲
李晓航 (91)
【关键词】山丹交易 库页岛 贡貂赏乌林制度
【内容提要】历史上的“山丹贸易”是指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由山丹人在山丹地区和库页岛进行的以貂皮、丝绵织物为主要商品的贸易活动。山丹贸易的基础是清王朝对东北少数民族实行的贡貂赏乌林制度。其实质与明王朝的定期朝贡制度一样,属于赋税制度。19世纪以后,随着日本和俄罗斯势力的渗入,山丹贸易的实质和具体贸易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更使清王朝对山丹地区的统治渐趋弱化,山丹贸易也因此走向消亡。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房址;石制品;青铜时代;集安市;鸭绿江流域
试述金代黑龙江流域的盐业
吴树国 (90)
【关键词】盐业; 金代; 黑龙江流域
【内容提要】金代的黑龙江流域食盐生产形式多样,肇州、乌古里石垒部和速频路分别为土盐、池盐和海盐产地。该区域盐法除了保留原有的盐税制度外,还吸纳了北宋中原地区的盐专卖法。其中,灶户制度、盐引制度、官定盐价以及划区销售在黑龙江流域都得到推行。在盐务管理上,盐场和盐使司分级负责,以及盐利岁额固定和盐官分办的管理模式在该区域亦被建立。金代将黑龙江流域与中原在行政管理上连成一体,女真族对黑龙江流域的开发经营,以及黑龙江流域与中原民族交往的加强,都推动了黑龙江流域盐业的外延拓展和内涵提升,使金代成为黑龙江流域盐业发展的高潮时期。
黑龙江官银号纸币分期研究 王学文
张新知 (99)
【关键词】黑龙江官银号 银元票 铜元票 马大洋券
【内容提要】黑龙江官银号纸币发行十分复杂,大致可分4个阶段:隶属于奉天官银号时以“黑龙江官银分号”名义发行的银元票和铜元票;脱离奉天官银号独立后以“黑龙江官银号”或“黑龙江卜魁官银号”名义发行的银元票和铜元票;与广信公司合并以后以“黑龙江省官银号”名义拟发行的现大洋汇兑券;马占山控制黑龙江官银号时发行的马大洋券。
【内容提要】渤海上京城的规划设计、整体布局、建筑规模、宫殿设计等是由三种因素有机结合构成,缺一不可。一是地理环境;二是学习借鉴;三是民族传统。上京城的布局既不完全是唐代都城的翻版,也不是渤海早期都城的延续,而是集大成生产的新兴都城。
关于《东三省政略》附图中的光绪末年夹皮沟全境图上、下戏台位置的考证
于文萍 (95)
【关键词】 《东三省政略》附图; 夹皮沟; 上、下戏台
【内容提要】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至宣统元年(1909年)七月,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期间,主持编修的大型政书《东三省政略》附图——光绪末年夹皮沟全境图中上、下戏台位置有误,二者互换才为正确的位置。
●博物馆学研究
长城遥感调查与考古学
景爱 (104)
【关键词】长城 遥感 考古 投影
【内容提要】应用遥感技术对长城进行调查,是一种科学的新方法。它对于长城位置、走向、长度的测试,具有速度快、效率高、误差小的优点,值得提倡和推广。我国的长城历代都有修筑,其时代有早晚不同,又有后代沿用前代的现象。在遥感调查中要确定长城的时代和前后沿用情况,必须有考古人员参与,既测量投影长度,又测量实际长度,只有这样才能增加遥感调查的信息量,加大长城的研究力度,以满足长城研究和长城保护的需要。
【关键词】渤海; 上京城; 建制
吉林省集安市临江墓东侧青铜时代房址出土石制品初步研究 王志刚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 (2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布尔什维克与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的传播 郭渊
(100)
【关键词】布尔什维克; 马克思主义; 哈尔滨
【内容提要】哈尔滨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成为较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地方。由于俄国布尔什维克的积极活动和所进行的宣传,马克思主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传到了哈尔滨、并对当地革命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乌苏里斯克地区新发现的铭文资料
[俄]Н•Г•阿勒杰米耶娃 А•П•伊弗里耶夫 著 孙危 译 (108)
●书评
简评《辽代社会史研究》
杨茂盛 (105)
●消息与补白
《渤海文化研究——以考古发现为视角》一书出版
(32)
吉林省农安草房王遗址发掘简报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等 (23)
吉林省通化市桦树河口遗址考古发掘简报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化市文物管理办公室、通化市二道江区文化馆 (26)
●博物馆学研究
著作权的保护对文物数字化工作的作用及意义
张晓悟 (107)
黑龙江省讷河清墓中发现翡翠璧 (赵湘萍•87)
【内容提要】草房王遗址是吉林省农安地区较为重要的一处辽金时期遗址,北距农安县城(辽代黄龙府,金代济州后改隆州)仅十余公里,位于该地区域向南发展的重要通道上。此次发掘为配合公路、水利公程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范围处于遗址堆积的边缘区域,通过发掘可以认定该遗址主要体现出金代的典型文化面貌,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辽代文化的影响,不排除在遗址中心区域发现辽代文化堆积的可能。遗址文化堆积层次明晰,内涵丰富,为了解农安地区当时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提供了新的资料。
【内容摘要】:桦树河口遗址位于于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桦树村,该遗址可分为二期,一期遗存发现有一段基石遗址,出土的遗物多是在基石堆积的缝隙中获取,主要有陶器和石器。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有少量夹砂黑褐陶和黄褐陶,手制,烧制火候较低。二期地层中出土了少量遗物,主要是陶器和铁镞。初步推断,遗址一期文化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二期相当于汉代。
●译文
韩国学者论新罗与渤海两国之间的关系 [俄]A•A•基姆 著 杨振福
译 (109)
【关键词】农安县; 草房王遗址; 辽金时期
【关键词】:桦树河口遗址;基石堆积;陶器;石器;铁镞
吉林省梨树县八棵树金代遗址发掘报告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等 (31)
吉林省柳河县宝善遗址考古发掘简报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36)
吉林省德惠市迎新遗址考古发掘报告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惠市文物管理所 (3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发现汉代博局图石刻 韩 锋(哈尔滨市阿城区文物管理所副研究馆员)、那海州(金上京文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40)
【内容提要】德惠市迎新遗址位于德惠市区西约1.5公里处,是哈大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用地,2008年7月~10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惠市文物管理所对其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1422平方米,清理灰坑、灰沟、灶址等遗址17个,出土陶、瓷、铜、铁、石、骨器等各类遗物114件。发掘确认,遗址为一处单纯的金代遗址。遗址出土的双鱼水草圈带镜,是近年来吉林省经考古发掘获得近代遗物中罕见的精品。
【关键词】德惠市; 迎新遗址; 金代; 铜镜
吉林省白城市孙长青遗址发掘简报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白城市文物管理所、洮北区文物管理所 (41)
【内容摘要】:2009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发掘了孙长河遗址,获得了一批较为丰富的遗迹遗物资料,其中有灰坑、灰沟等遗迹现象,出土了陶器、瓷器、铁镞、铜钱及动植物遗存等。该遗址是白城市洮北区一处较为重要的金代聚落址。
德惠市迎新遗址金代双鱼镜的检测与研究 张玉春、王志刚 (48)
【关键词】:孙长青遗址;金代;白城市洮北区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内容提要】2008年9月,吉林省德惠市迎新遗址发掘出土一枚金代铜镜。我们借助扫描电镜、体式显微镜对铜镜的金属基体及锈层进行了观察分析。通过观察检测得知,此铜镜属高铅低锡低铜型合金铸造,这一特征符合宋金时期铜镜的特征。配料不尽合理,铸造不够精湛。腐蚀产物的检测结果显示保存情况比较复杂,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处理。本文检测结果丰富了为数不多的金代铜镜成分比照数据,为断代和工艺研究、保护处理等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帮助。
吉林省白城市孙长青遗址浮选结果分析报告 杨 春(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徐 坤、赵志军 (48)
【关键词】金代; 铜镜; 技术检测与分析; 腐蚀与成分
【内容摘要】:2009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孙长河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此期间进行了浮选工作,获得了包括栗、黍、小麦、荞麦等在内的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该遗址先民应属于以种植栗、黍为主的北方典型旱作农业。
【关键词】:孙长青遗址;植物遗存;浮选;小麦;荞麦
●民族史论
辽金社会与文化的探索(——《宋德金集》评介) 程尼娜 (53)
吉林省德惠市李春江遗址浮选结果分析报告 杨 春(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梁会丽、孙东文、赵志军 (52)
(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内容提要】《宋德金集》以中国辽金史和中国社会为主,尤其以辽金史论文为多,涉及辽金制度、文化、社会、民族、金宋关系等宏观与微观研究。作者十分强调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在北方民族社会习俗改变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对中原传统文化观念的认同是北方民族与汉民族相互融合的重要基点之一。虽然契丹、女真统治者具有较强的民族意识,但是在辽金北方民族的文化变迁中仍然是汉文化占主导地位。辽金时期是北方民族文化与汉文化激烈碰撞的时期,也是汉文化在北方民族社会广泛传播的时期,同时还是北方民族借鉴吸收汉文化大力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时期。中国社会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和发展的,少数民族王朝社会文化的地位和影响不容忽视,应给予其客观而公允的评价。此外,在不同民族发生文化碰撞的时候,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人的文化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即所谓的少数民族“汉化”与汉族“胡化”的文化现象。
● 民族史论
【关键词】《宋德金集》; 辽金; 民族文化
上古至隋唐时期辽宁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王惠宇(辽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54)
【内容摘要】:在日本交流过程中,辽宁地区因特殊的地缘、历史、政治等因素,与日本的交往也较为特殊和密切。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上古至隋唐时期的辽宁地区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历史,希望通过对文化交流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内涵进一步解读,推动辽宁与日本在文化、社会、经贸上的交流不断走向深入。
金代王若虚的“史例”思想 吴凤霞 (60)
【关键词】:文化交流;隋唐;中日交流;日本
(廊坊师范学院历史系)
【内容提要】王若虚是金代很有影响的史学家,长期的治史实践使他重视史书的编纂规制,也形成了他的“史例”思想:在采摭上,注重史源,反对爱奇;在体例上,讲求规范性;在文字表述上,追求“平淡记实”。这些思想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晋书·肃慎氏传》文献来源考 沈一民(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58)
【关键词】王若虚; 史例; 史学; 金代
【内容摘要】:《晋书·肃慎氏传》作为研究肃慎族系早期历史的基本文献,历史受史家重视。但是通过对其文献来源的分析,实际上《晋书·肃慎氏传》主要是依据《肃慎国记》和《魏略》撰写而成的,总共征引史籍不超过十种。内容上多为抄撮前人著作,研究者在引用时需要加以注意。而这种情况无疑表明:到了唐太宗时期,中原王朝对肃慎族系早期历史的认识仍然十分有限,更说明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肃慎频现于史,但是有关肃慎的可靠记载并不多,中原王朝对肃慎的了解并不十分深入。
【关键词】:肃慎;《晋书》;《魏略》;《肃慎国记》
《西使记》作者刘郁事迹考 杜成辉 (64)
(山西大同大学辽金文学研究所)
论渤海国的建国集团与国号、年号 郑永振(延边大学渤海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62)
【内容提要】》《西使记》作者刘郁,与父刘从益、兄刘祁同为金元时期著名文学家。在《金史》和《元史》中,都有关于刘郁的记载,但没有专传,致使今天对其生平知之甚少。通过查阅各种史料,对流郁的生平事迹和著作进行了考证。
【内容摘要】:渤海建国集团主要由高丽别种或附高丽者、靺鞨酋或靺鞨反人、高丽余烬或高丽之众的三大集团组成。这3个集团成为渤海建国集团的核心。渤海建国之初的国号是震国,并非靺鞨国,靺鞨之名是周边国家对渤海国的他称。渤海国独立制定年号从第二代王大武艺开始,所谓大祚荣的“天统”年号是后代人编造的。
【关键词】刘郁; 《西使记》; 监察御史
【关键词】:渤海国;建国集团;震国;靺鞨
试析金宣宗迁都开封 霍明琨、胡晔 (69)
渤海上京城研究补遗 赵虹光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68)
(黑龙江大学中国北部边疆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内容摘要】:以考古发现的上京宫城宫殿区所展现的规划布局理念和宫殿之间相互对应的位置关系为依据,结合相关的历史文献为佐证,把宫城内的宫殿建筑分为早、晚两期,由此确定不同时期“三朝”制的宫殿归属;上京城的居住类建筑在位置、类型、功能等方面均有所不同,通过分析研究并参考相关文献,将其区分出殿堂、厅堂、余屋等三类建筑;通过对上京城出土的瓦当进行类型学分析、排序、探索其内在的发生、发展、演变规律,揭示出其文化内涵。
【内容提要】金宣宗至宁元年即位时,已经面临着蒙古铁骑进逼中都、城破国亡的形势。通过与蒙古议和,使得金廷有了喘息和恢复的机会。彼时金廷内部出现了是否迁都和迁都何处的争议。宣宗从抵御蒙古铁骑的进犯和朝廷日常生活安置角度考虑,以及“较北城不如,较南则制之有余力”的王朝自我心理认知,1214年5月最终决定迁都开封。这是金朝统治处于政事混乱、经济衰落时在蒙古铁骑的逼迫下,为了延续统治而作的正确决策。
【关键词】:上京城;三朝制;殿堂;宫城
【关键词】迁都; 金宣宗; 开封
辽代的乌马山奚 任爱君(赤峰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 (75)
●地方史志
【内容摘要】:《辽史》记录了乌马山奚族部落,但并没有说明它的具体来历。详细搜检唐末五代时期关于契丹部落发展情况的记载,始知乌马山奚族部落的形成于唐末奚族整体部落结构的分解存在着密切联系。乌马山奚族部落最迟在911年前后与奚族主体部落彻底分离,并演变为辽朝初期著名的“太祖二十部”之一,亦即辽朝著名的楮特部,也就是今翁牛特旗境内发现的初鲁得部落。
黑龙江称谓考 勾海燕 (74)
【关键词】:乌马山奚;辽代;西部奚族;契丹二十部
(黑龙江省博物馆历史部)
亚沟摩崖石刻族属考释 李秀莲 (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历史学博士) (77)
汉晋护乌桓校尉职官性质演变探析 李俊方、魏舶 (76)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长春师范学院研究生部)
呼伦贝尔辉河流域古城群落遗址考 松 迪(呼伦贝尔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教授)、丽 娜 (呼伦贝尔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副教授) (81)
【内容提要】汉晋时期作为统一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阶段,国家权力向少数民族渗透逐渐加强,民族交往频繁,民族融合趋势日趋明显。这就刺激了传统朝贡体制向民族地方行政建制转化。作为汉晋时期管理少数民族事物的重要职官护乌桓校尉势必要受到这种转化的影响。其职官性质经历了从承担羁縻使命,到军事职能明显加强,最后在魏晋时期成为幽州地方军政长官的固定兼职,形成一种虚职化的加官的过程。
【内容摘要】:采用实地考察的材料和文献资料,认为呼伦贝尔辉河流域古城遗址是以白彦乌拉古城为中心相互相连的整体建筑遗址,是辽代“乌古敌烈部都统军司”所在地,1068年左右建成了辽代城池。后来蒙古贵族阿勒其岱那颜居住过此城池。
【关键词】护乌桓校尉; 职官性质; 演变
【关键词】:乌古敌烈部都统军司;辉河流域;古城群落;辽代
高丽与宋元绘画交流述略 黄戈 (81)
● 地方史志
(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后)
石敬瑭刍议 张建宇(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 (86)
【内容提要】历史上朝鲜半岛与汉文化交融颇深,高丽王朝作为汉文化的笃信者不断吸纳、熔铸宋元绘画的适用因素,并与朝鲜民族自身的审美习俗相结合,形成了朝鲜绘画的基本发展格调。本文通过梳理、归纳两国相关史料,力图勾画高丽与宋元间绘画交流的大致概貌,以今人之视角解读艺术作为民族间文化沟通的媒介所起的特殊历史作用。
【内容摘要】:石敬瑭为帝颇有善政,以相当数县租赋做岁币取代武力抵御契丹侵扰,利于人民休养生息,在位期间“天下粗安”、国力增强,在五代十国诸帝中,应是较为有作为皇帝,视之为“罪最大恶己极的可耻人物”似不公允。
【关键词】高丽; 宋元绘画; 交流; 汉文化圈
【关键词】:石敬瑭;割地;输币;契丹;后晋
金代石刻概述 景爱 (88)
千山灵岩寺考——《〈鸭江行部志〉注释》补正 张士尊(鞍山师范学院教授) (93)
(中国文物研究所)
【内容摘要】:灵岩寺是金代辽阳附近的佛教寺院, 《〈鸭江行部志〉注释》把其定位于千山,这无疑是正确的,但由于作者缺乏必要的地理知识和考古资料,固有错误。正因为如此,本文把地理环境、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结合起来,重新考虑,以求更为准确。
【内容提要】本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金代石刻文字的发现、著录、学术价值和研究现状。指出今日所见石刻女真文字多认为是女真大字一说,仍需仔细研究。《金史》记载女真科举“策用女真大字,诗用小字”。,《奥屯良弼石刻》用的正是常见的女真小字。
【关键词】:《鸭江行部志》;《〈鸭江行部志〉注释》;千山;灵岩寺
【关键词】石刻; 补正《金史》; 金代
20世纪20年代奉天省地方政府与公路交通早期现代化 王凤杰(渤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曲鹏飞 (黑龙江省博物馆馆员) (98)
简述清代对东北的封禁政策及其影响 齐春晓 (93)
【内容摘要】:公路交通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其建设与发展必须依赖于政府的政策导向与职能发挥。20世纪20年代奉天省地方政府为振兴工商业,一方面积极普修道路,另一方面制定一系列扶持汽车运输业的政策,并积极推行公路养护措施,逐步形成了奉天省公路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促进了奉天省公路交通的早期现代化。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关键词】:公路交通;奉天省地方政府;公路养护;汽车运输
【内容提要】清代,清政府对东北厉行封禁政策,从顺治朝开始一直到道光朝,都实行一系列的封禁措施,这个政策对东北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封禁; 东北; 柳条边; 清代
● 书评
单种器物的谱系研究——读《中国北方先秦时期青铜镞研究》 刘业沣(中山大学考古专业在读博士) (103)
东省特别区域法院诉讼制度研究 郭海霞、曲鹏飞 (97)
【内容摘要】:器物谱系方法发生于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始创阶段,现已成为中国考古学的基础方法之一。石岩先生的《中国北方先秦时期青铜镞研究》是成功运用此法的新作品。细读之后,笔者试就研究材料选定、材料的筛滤与整理、器物谱系的归纳与演绎等方面分析石先生的作品,同时梳理器物谱系的研究方法。
(东北农业大学法学院; 黑龙江省博物馆)
【关键词】:单种器物;谱系;研究方法
【内容提要】东省特别区域法院是北洋政府于1920年收回俄国在中东铁路及其附属地的治外法权后所设立的特别法院,专门受理无领事裁判权国人民尤其俄国人之间以及华人与俄人之间的民事和刑事案件。东省特别区域法院成立后,制定了各种较为独特的诉讼制度,如清理旧案制度、特殊地域管辖制度、法官遴选和谘议调查员制度以及无领事裁判权国律师出庭制度等,以适应涉外案件审理的需要。这些诉讼制度为实现审判方法由俄式向中国审判方式的过渡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东省特别区域; 治外法权; 谘议调查员制度; 诉讼制度
● 博物馆学
古动物化石的修复与复制 韩宝鑫 (黑龙江省博物馆副研究官员) (109)
●科技考古及信息
黑龙江省泰来县发现两座新石器时代墓葬 魏笑雨 (15)
北方文物2010年1——4期总目录
黑龙江省宁安市东康遗址采集的陶器 周英杰 (30)
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两件石斧 张尧 (59)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发现满族民居 魏笑雨 (87)
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沟遗址8000年前牙病治疗的研究报告 席永杰、张国强、吕广辉 (102)
(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 赤峰学院历史系;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
【内容提要】本文对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沟聚落遗址出土的1例距今8000年前的牙病治疗病例进行了研究,医学专家们运用3.5倍头(戴)灯放大镜观察、口腔科显微镜观察以及 X线牙片图像,全颌曲面体层X线图像,64台螺旋CT扫描图像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头骨的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和右侧下颌第一磨牙的窝洞为人为钻孔、钻磨痕迹,“为治疗洞型”。
【关键词】内蒙古; 赤峰市; 兴隆沟遗址; 牙病治疗; 报告
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二次年会在哈尔滨召开 尚咏黎 (107)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专栏
守望白山黑水 孙长庆 (104)
●译文
治中之印及赛金古城址行政级别考 A. Л.伊夫里耶夫 著, 盖莉萍 译 (108)
本文由手机版乐白家网址发布于考古发现,转载请注明出处:北方文物2009年第4期,北方文物2007年第1期手机版